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ln.Do. 02/03 14:30杜拉斯在地圖上探險,目光連結著一座座城市,一個個國家,陸地、河流和海洋。她盯著地圖上的印度出神,被那片土地的輪廓和顏色所吸引。隨后她用聲畫的碎片描摹風景,將其裝入一個魔法盒里。盒子再次打開時,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個不同的宇宙。于是盡管她不曾踏足印度的土地,卻在那里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
游客 一路尿向前方 02/03 01:59非大銀幕4.0/5.0 文字形于影像,油畫般如夢如幻的影像體驗。夏季濕熱的季風仿佛迎面吹來。依賴于文本,固定鏡頭,闡述行文字外接軌+空鏡。舞會一曲終“讓他們知道至少我是可以呼喚愛情的”,大使與副領事黑白背立,緩滯的畫面時空。 三分之二的情節(jié)都在巨大落地鏡前呈現(xiàn),鋼琴上的熏香不斷飄煙。最空蕩卻又最叨擾的舞會,眾人眺望的花園一直在觀眾視線之外。駐地長長走廊里被遠遠拋下的追隨者,背景音時作為島嶼囚徒的海鳥的叫聲。這一切都太美了,即使是鏡頭中的相片。杜拉斯稱之為唯一屬于自己的作品,她的文風躍然畫面中。最后的印度地圖也十分動人。 來吧,到恒河去,聽無數(shù)的戀人絮語和殖民地往事。
-
游客 無為の秀枏 02/02 07:24第一部杜拉斯。實際上瑪格麗特杜拉斯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劇作和表現(xiàn)形式,人物并不直接依靠對白參與內容,而是通過大量的旁白解說畫面和空鏡進行時間軸的推進,這種形式并不能說完全走歪了,但是杜拉斯刻意過分淡化電影的特點和其優(yōu)勢,將視覺傳達全然降為文字的輔助功能,倒也是符合杜拉斯的一貫的想法:沒有什么東西大于文字。
-
游客 wixters 02/01 10:05真的太游離了,基本就是詩配像,鏡頭慢爆了,中途干別的事都不用暫停的。。(去年在瑪格麗特杜拉斯,最好沒有人明白我在說什么+N
-
游客 笑微微 01/28 02:45與劇本的最大不同:聲音除構筑其歷史外,是否延宕出在此之外的回響。亦或它終于成為嵌在洪流中困頓的嗚咽,成為混亂、潮濕的墓碑。
-
游客 珍珠鼻涕蟲 01/25 06:503.5 前二十分鐘昏昏欲睡,覺得自己一定不是杜拉斯實驗派“電影”的目標受眾,甚至如果是在一個法殖民歷史的展覽里有一個小空間放這么一部片子,都不見得能穩(wěn)定駐足五分鐘。但沒想到一覺醒來,看著里面的人跳舞,聽著音樂,伴著畫外的對話,再加上南亞潮濕粘膩的氣氛,這做作的風格竟然吸引了我。有點像王家衛(wèi),那種無所事事,在炎熱的氣候和紛亂的環(huán)境中假裝辟一塊地方鬧中取靜,而實際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
游客 想飛的魚 01/25 02:46那個越南姑娘真是越看越好看。
-
游客 natalie 01/23 02:57給文本和畫面分別打分,平均下來四星。但是我個人認為,沒有鏡頭語言(取消鏡頭語言不算鏡頭語言!不彈琴不等于John Cage?。┚筒凰汶娪?。心中長了麻風病的人,向麻風病人開槍,異鄉(xiāng)變成一個封閉的圈子,而習慣了此地的人看起來令人難以忍受,你一眼就能認出來他們不是你的同類。絕妙的比喻。但就是不算電影。
-
游客 dogfrommars 01/22 06:00逼大了...雖然我很喜歡杜奶奶,但還是想說wtf.
-
游客 那不勒斯面條 01/20 19:30如果將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態(tài),杜拉斯以文學化的創(chuàng)作方式拓展了電影所能呈現(xiàn)的容量,這種電影實驗讓記憶和夢境交織難辨,影像主動拒絕他者進入敘述模式,保持著前所未有的先鋒性,去捕捉和搜集瞬時的感覺印象,影像讓時間在幻境中延展至精神的彼岸。
-
游客 Monde 01/19 16:40另一處空間的搭建是另一對幽魂的重現(xiàn),完全被剝離于影像的聲音徹底反對現(xiàn)實。 未曾出場的黑衣女乞在薩塔拉的海邊談論遠處的故事,在不斷轉換的旁白中完成失愛者的共鳴;房子與森林是兩個人無法融合的各自,曖昧的空間中只有將死者的孤寂,聽到印度之歌的人未能俘獲愛情,她的威尼斯名字無法在加爾各答被提起。 與《毀滅,她說》《恒河女子》形成了三者間的互相注釋,靜默的影像與夢囈的旁白與喧鬧的音效之下,是埋葬于土地失落于時光的情緒。
-
游客 不思議 01/19 05:54L’image entoure l’image entoure les voix entourent les voix entourent l’image devenue les cartes qui nous quittent et s’effacent pour une trace humide
-
游客 911gt3 01/18 13:34杜拉斯的天才在于用二來數(shù)一:一部順序在前的影片(《印度之歌》)誕生于另一部順序在后的影片(《加爾各答》)之后。制作一對聲音相同而影像不同的“影子影片”,難道不是在將影像扔進無限可替換的游戲中去嗎?但對杜拉斯來說,《加爾各答》這樣的影片僅有可能出現(xiàn)唯一一次,它與《印度之歌》的組合是一個不容再度切分的統(tǒng)一體——對我們來說,則是至多再多一次。這兩部影片之間的“反射”(因此鏡子在《印度之歌》中尤為重要),是一種在電影中才能實現(xiàn)的文學手法:《印度之歌》的聲畫關系已經事先將其畫面中的建筑預示為了《加爾各答》所拍攝的廢墟(“這些記憶殘缺變形”),而《加爾各答》的聲畫關系則將《印度之歌》這部影片本身轉化為了廢墟:“影片仍在繼續(xù),仿佛存在著余留或殘存,將會在下一部影片中被重新投入使用,并倍化出二重身?!?/div>游客 BARNETT 01/17 14:176/4 片頭被地平線云層漸次湮沒的殘陽,象極2月尾建水同望過的那次。一秒秒的呼吸、凝望、鬼魂低語,分離夏夜。游客 老程不老成 01/15 12:53A pure feminine film if ever there was one. The severance between sight and sound becomes the means to overcome the tyranny of the object world and to fuse together the flow of memory and pure inner consciousness. The task of a film thus becomes, to the extent that is possible, making a private language public. Paradoxically, it is precisely this intrinsic transcendence of reality that enables comprehension of the situatedness of the subject, which is history itself. Plus Delphine Seyrig is simply stunning here.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