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藍(lán)色小魚 01/30 19:22"Truth is very seldom understood by any but IMAGINATIVE persons."
-
游客 無稽 01/30 01:52歐美大宅恐怖類型鼻祖之一,相比后世的花招,是將驚悚照回原形:關(guān)于道德淪喪的焦慮與宗教救贖的無效,中間作媒介的還是壓抑的性心理與弗洛伊德,“面對真相”在矛盾解決的過程中如此重要,編導(dǎo)討論的還是關(guān)于秘密、羞恥、隱瞞,與之相應(yīng)的惡的平庸性,從兩個女傭到兩個孩子,都用視而不見、掩耳盜鈴來面對生活,由此給了“魔鬼”進(jìn)駐的空間。影片印象最深的還是兩次冒犯道德感的吻,第一次確認(rèn)了“附身”的存在,第二次則將女教師對孩子的救贖執(zhí)著類比了“撒旦”的附身,以此成為同一種“心魔”,女教師也不是魔擋殺魔的女英雄,而是另一種被更高宗教思維進(jìn)駐的“附身”。在1961年的檔口用這種方式討論心理學(xué)、宗教的意義還是非常先見,另一方面也必須感嘆超現(xiàn)實場景與黑白電影哥特建筑的絕配感,各種場面與人物的既視感,還是令電影史愛好者狂喜。
-
游客 蹩腳的舞者L 01/28 00:093.5,光學(xué)幽靈作為一個污點,從視覺空間的邊界誕生,不斷向透視的中心靠攏,英格蘭的鄉(xiāng)村景觀衰變?yōu)楦缣?,棲息于蠟燭邪惡的火光,鑒于原著誕生年代,很可能用來指涉某種更“新”的媒介,而《無辜的人》導(dǎo)演杰克·克萊頓以及飾演小男孩的演員恰如其分地闡釋了這一內(nèi)涵,將表演作為一場附身。另一方面,作為家庭教師的吉登斯似乎詮釋了某種保守主義對于教育=喚醒的想象,教師作為學(xué)生身上非本真之惡的驅(qū)逐者,被期待擁有著某種天主教的純潔主義與受難精神。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幾乎是布列松的,呈現(xiàn)了在蠟燭之前祈禱的雙手,她的面孔反而不再重要。然而這些在影片和原著中都不再被確證,而是將空間幽靈化——盡管影片在這一方面尚不到位,仍然采用夸張的方式渲染恐怖首發(fā)——對應(yīng)著19世紀(jì)理性與良知悖反的懷疑論。
-
游客 安喬 01/23 16:55時代的幽靈穿越你我,我們懼怕的不是亡魂,而是穿鑿過我們本性的慾念。2024 #英國電影大師展 @SHO
-
游客 tylersmith13 01/19 06:56沒覺得是在講性壓抑,倒感覺是在講過去對人們的影響。燈光和攝影太厲害
-
游客 哈哈君 01/12 21:10恐怖場景不多,導(dǎo)演亦沒在鬼魅的外型上花多少心思,但憑精確調(diào)度和熟練的節(jié)奏掌控,成功營造緊張的懸疑感,中段的惡夢蒙太奇更充份表現(xiàn)女主角的惶恐不安.小男孩的演出同樣應(yīng)記一功,那雙眼神煞是邪惡,與狄波拉嘉兒飆戲更毫不遜色.不過,結(jié)局處理草率,算是大醇小疵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