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feixueying 02/02 21:36超廣角從頭到尾非常暈。但是景色真的好看啊。
-
游客 柯西莫 02/01 09:22Scar tissue.
-
游客 ぐだぐだDX 01/31 20:13并不是一個馬利克迷弟所期待中的馬利克。
-
游客 辣評社 01/31 17:29影像還是強。
-
游客 卡爾文馬 01/30 06:04風景1星,主旨1星,概念1星,但節(jié)奏扣2星,兩個半小時1種情緒,看起來真的好累。
-
游客 聽音尋路 01/29 04:59節(jié)奏太慢,看不下去,小山村的風景真美。
-
游客 恣意的草 01/20 01:31帕索里尼的“自由間接主觀性”:一種超越了主觀和客觀,發(fā)展為一種擁有內容自主視角的純形式。人們于是擁有感知攝影機的能力,變成了一種攝影機與意識對應的關系,獲得了間接自由主觀性的身份,亦即“詩意電影”。
-
游客 書劍江湖 01/18 11:33我發(fā)現(xiàn)我有看冗長美麗電影自動中途昏迷并因此獲得更好觀影體驗的超能力,別人看到厭煩的時候我常常自動下線,醒來后電影就能變得更好看!重申《生命之樹》觀后感,馬力克的鏡頭拍獸拍神拍得就不是人(角色)。主角的決定看似是政治的,其實更是本能的、信仰的,因此不講效用也無需辯論,如動物遷徙、圣徒犧牲,敘述只言片語,分析大可不必,只獻上這意志本身最恢宏的美感便足夠。本片中這種悲劇美又和田園牧歌和原始農業(yè)置于一處,與戰(zhàn)爭、官僚、現(xiàn)代性形成對立,現(xiàn)代于是意味著神性的崩解,現(xiàn)代人不問道德對錯,只問有沒有用。這是馬力克為當代社運者給出的答案嗎?回歸古典,像舊神一樣一意孤行,而非像新人一般隨波逐流?
-
游客 zhan 01/18 02:22史詩級戶外婚紗攝影
-
游客 Jaydee 01/16 09:42我這個俗人先向圣人致以敬意。但這種大段“配樂詩朗誦”看得我昏昏欲睡,看不出170多分鐘的必要性。馬力克拍出過我摯愛的《細細的紅線》,但如果是從《細細的紅線》到《生命之樹》再到這一部,你說他風格變了嗎,好像直觀上也沒有。但我真的覺得某種靈韻消失了,他的東西本來就是追求某種不落地的靈性和詩意所帶給人的啟迪和思索,可這部里有的地方真的挺俗的…… 把故事和表達都坐實了,尤其是非常明顯的二元對立,思辨性非常低,看得我坐立不安,說教感甚至煽情傾向都比較明顯,很尷尬。這部片子像是一個馬力克粉絲模仿馬力克之作,只學了皮囊放棄了內核。借用友鄰的一句話:馬力克的虛不太適合表達這樣的實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