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真的很困 01/30 16:06張頌文和白客說,寫稿子要理性,不要帶有情感。但結局還是情感帶動了理性表達。大體就是這部片子的題眼吧。(這種新聞精神可以申請非遺了)
-
游客 lyb 01/29 05:14“在這世上發(fā)生的事兒,有哪件是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呢?”作為一個報社幾十年老記者的女兒,一個曾經懷揣新聞理想、考入中傳,如今卻離理想主義時代越來越遠的記者,我從韓東初入報社實習開始,看得幾度淚目。電影有遺憾的地方,但在國內能看到這樣的題材令人敬佩。張頌文老師太棒,繼風雨云后又見出神入化的演技,跟白客的師徒對手戲也很精彩,科長又圓煤老板夢。新聞和電影都有可能改變現(xiàn)實,希望以后這樣的國產片能更多一些。
-
游客 Pабинович 01/28 10:45硬拿《藥神》對比,相當于周一圍飾演的警察是男一號,片子一半講他怎么當上警察,一半講他查假藥的案子。他有個沒什么戲份的女朋友是女一號,他有個當臥底演戲很厲害的警察師傅是男二號,他有個得白血病的朋友是男三號。賣假藥的徐崢和吃假藥的王傳君譚卓章宇是客串。然后宣傳上一度講該片是致敬警察行業(yè)。
-
游客 echofromher 01/27 07:54除了結尾過于倉促非常優(yōu)秀了,越來越嚴峻的大環(huán)境里能出現(xiàn)這樣一部電影,做到了聰明的激流勇進,另對中國人來講還多了一份千禧年的nostalgia
-
游客 圓執(zhí) 01/25 06:03在我看來,電影有三種,一種是“怎么能這么好看”,另一種是“怎么能這么難看”,還有一種是“本可以很好看的”,這部電影屬于第三種,最主要的原因出在劇作上,這么好的題材好可惜。
-
游客 豆小蔻 01/22 04:47遠比藥神要輕松,也完全是兩個概念,不需要觀眾費勁進行道德選擇。既然女友本來就是豐富主角人物形象的工具人,為何不將鏡頭勻給室友,反而是對其輕描淡寫。重要部分竟然也敢走流水賬,還不是因為前面為了塑造人物亂七八糟講太多,類似這樣的問題全部直接擺開在觀眾面前,真是太傻了……只是贏在你邊看片尾邊忍不住思考本片背景時都會鼻頭一酸,實際還是軟綿綿的一拳,(不過像老師上課說的,counterargument一大段,rebuttal一句話,真的大無語)
-
游客 我是一只火烈鳥 01/19 18:42亮點在于韓東這個人物寫得不錯,拒絕辦理暫住證本身是能和撤稿動機呼應上的。真正的好記者在面對素材時所呈現(xiàn)的高級品質,其實無關客觀記錄還是同情介入,而是能否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不易察覺的不公,勇于用超前的思維分析并嘗試改變它。若能順著人設繼續(xù)豐潤鋪陳,并結合黃江這個人物,做做“紙媒—互聯(lián)”過渡期的新老媒體人群像,那這將會是一部極具行業(yè)特色的時代史詩。然而隨著劇情推進,有如學歷歧視、北漂磨難之類的普世情感線逐步反客為主,使得片子整體呈現(xiàn)出泛理想化的爛俗。第三幕更是整段垮掉,情感烈度上完全不夠。很納悶明明“記者”這行本身就有很多污名化的標簽可以挖,為啥情緒落點非要耗在“眾生皆苦”呢?《藥神》可以有很多,但偏偏只有你才有機會做成獨一無二的《聚焦》,多少是有些浪費題材了。
-
游客 Lyndos Tversky 01/18 20:33前半段節(jié)奏不錯,算優(yōu)秀電影,后半段落入俗套,偏離重點。從客觀公正的記者事業(yè),新聞精神,變成了為乙肝群體發(fā)聲。像是一個開頭寫的不錯,寫到興頭上一直偏題瘋狂抒情的作文。 各人觀點,記者和新聞更像史官和當代史,應該保持公正客觀理智沒有私人情感地記錄那個事件,功過留與后人評。這個電影講記者和新聞,卻犯了大忌,煽動性太強,瞬間下頭。
-
游客 阿蹤快跑 01/17 05:01導演好像憋了一萬年的苦水要一口氣全倒出來,什么都想講,什么也沒講清。平權議題永遠有統(tǒng)戰(zhàn)思維,人文關懷首先就是比慘大會。元素瘋狂堆積,從低學歷、北漂、東北、戶籍制度、dd人口到賣血、乙肝、礦難賠償?shù)鹊?,所有人都想關懷,卻沒有用心關注任何一個。開頭低配newsroom,然后變成spotlight,突然需要立人物弧光了,職業(yè)友情二選一,畫風一轉就到了反歧視關懷乙肝群體。原來記者電影是個幌子。新聞報道沒能解決的問題,電影也不能,但是結尾有政府早早替大家解決了,虛驚一場,皆大歡喜,原來生活如此美好。小資產階級的偽善關懷也不過如此。
-
游客 joe007007 01/15 14:13曾經的新聞理想對現(xiàn)實世界的推動,看的很激動?!澳悴灰詾閯e人可憐,就沒有錯。做記者,同情心只會影響你的判斷力。感想不是新聞,事實才是”2004年人活著講什么愿望啊,無外乎就在主觀與客觀、情感與理性之間,追逐著遙不可及的理想么?所以當看到張頌文一句“撤”的爆發(fā)、白客“有些事,我想做完”的堅持,已無關對錯,我們明明有別的選擇,為了改變,不止不休。“這世上的事,有哪件是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呢”乙肝群體被歧視的年代,也印證著任何年代的被歧視群體。它的傳染性被夸大了,也巧妙映射了過去三年的現(xiàn)實折點。當《一億人的反歧視主張》刊出,網吧里彈不盡的QQ消息、火車站飛起的版面頭條,都綻放著驕傲與自由無盡的美。現(xiàn)實題材能上映真不容易,電影是對這個時代最好的期許,The Best is Yet to Come.
-
游客 向陽花籽兒 01/15 09:27打三星是因為腳趾頭也知道這個題上映不易。但是該罵的還得罵。從韓東要求撤稿開始,整個電影敘事急轉直下。我就問,哪家報社在臨簽版前實習記者敢開口說撤稿?哪家報社排版是記者盯編的?張頌文的角色連個記者部主任都不是,他說撤就撤?他還能活著離開編輯部?一水差評證明觀眾也不是傻子。到底要講調查記者成長之路還是要講乙肝反歧視?韓東發(fā)了報道之后再被乙肝攜帶者暴打從而幡然悔悟重新定義職業(yè)倫理不能成立?頭版發(fā)了一篇故事會就能推動體制變化?可別侮辱記者和媒體乃至官方的智商了了。幕后名單一圈媒體圈熟人,別說我說的你們不知道,不過最后扛不住壓力擺爛了吧。能力不足甩鍋審核。呸。
-
游客 天命書生 01/14 07:13年度華語電影預警,在電影院里哭成狗,年初還許愿過想看到中國的新聞戲,沒想到下半年就實現(xiàn)了。在華語影人面對權力的傾軋都不得不集體噤聲之時,仍然有人迎難而上,用電影為弱勢群體發(fā)聲,影史也一定會為他留有一個位置。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