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丟了麥兜 01/31 20:30是只有女性才能感同身受的恐懼啊
-
游客 瓦爾登湖畔 01/31 05:30打開生命的大門,茫然地望著前方,未來充滿了神秘與未知,去向何方,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
游客 葉公好球 01/28 20:04第一對夫妻像極了我和jack。男人或許有一剎那對這個女人感興趣,但那一剎那過后都會是不情愿的負責。用極其禮貌生疏的方式面對她。不愛也不愿戳穿,原因在于維護自己的體面。這是非常矛盾的。女人一眼就能看出這種矛盾,這對女人來說極其失望和痛苦。兩人活在自己建立起來的虛假的和諧之中。男人甚至不愿意吵一次架。一直逃避。
-
游客 since1986 01/23 21:48A:“像我這樣的女人永遠不該結婚,我們太過獨立,以至于總想依靠自己的雙腳站立,但是,又不夠獨立到能夠支持到我們所嫁的那個男人。孤獨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盉:“那你認為孤獨是什么?是一份略顯冰冷的寧靜,還是一份不可侵犯的安全感?”
-
游客 憤怒的雞雞 01/23 00:03生育孩子這事兒上男的永遠是十八線配角。//一切都沒問題,孩子咋就活不下來呢?難解之謎只有問上帝,“冥冥之中”,是吧。生命真復雜,血肉神經(jīng),唯物也唯心,一到這種事情上,誰也無法絕對唯物。這門檻想跨過真難。
-
游客 throsun 01/22 21:27伯格曼的作品雖常采用女性視角,但也確實鮮有涉及生育恐懼相關的議題,本片采取的切入角度大概也要歸功于女性編劇Ulla Isaksson的參與,甚至要比隔壁羅曼·波蘭斯基的《羅斯瑪麗的嬰兒》早上十年。因恐懼生育而提出要與丈夫離婚的女人選擇回歸家庭,這對于當代人而言有些爛俗;而愿給自己腹中的孩子冠以甚至不愿意給自己名分的男人之名的女人最終選擇獨立撫養(yǎng)孩子,這之于時人倒是蠻進步
-
游客 言無許 01/20 12:34漸入佳境,覺得慢慢看到柏格曼的感受力變強了,技術也愈發(fā)到位。 自己本身就喜歡這種室內劇女性細膩感性的戲,演員們非常強大,最後打電話那場看到泛淚,正式被柏格曼打動了一次。
-
游客 七七 01/19 18:16四重奏
-
游客 八月流火 01/19 18:03瑞典上世紀50年代針對產婦的社會保障令人驚嘆:單身母親津貼、單親孩子福利、免費的育兒保險和社會保險,產前產后可隨時入住的關懷中心,以及在法律的支持下,有專門的兒童調查專員幫助單身母親向孩子的生父要求撫養(yǎng)費…… 見賢思齊焉,保障女性的生育尊嚴是生命的門檻,也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門檻。
-
游客 狗狗江湖騙子 01/16 22:36CC套裝里把這部和《女人的期待》放在一起,一個是四個女人的情事,一個是三個產婦里的女人。伯格曼到了這部,導演的風格和技巧已經(jīng)非常嫻熟,孕婦們的痛苦和思考拿到現(xiàn)在依舊不過時,幾個女演員的表演也非常精彩。
-
游客 mijiamei 01/14 19:50為什么這種寫實的電影讓人迷戀,不光是寫實,是富有哲理,濃厚的生活韻味。三個女人,一個異常期望孩子降臨的夫妻,夫妻和睦,期待著孩子的降臨,孩子卻在出生后夭折了,一個起初想要打掉孩子后來計劃做個單親母性的,一個計劃跟丈夫離婚,孩子不在了,但猶豫不決,不知道如何才能面對龐大的孤獨了。醫(yī)院確實是個觀察百態(tài),可以改變價值觀的所在
-
游客 不是很開心的流 01/13 01:07伯格曼的演員都好投入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