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December F 01/30 07:39基本上兩場會議之后就猜到了結局的一半場景,人吃他們口中的自然,自然當然也會吃人,邪惡當然就不存在,在一種生態(tài)式的結構里,沒有新舊也沒有善惡。這里有意思的濱口的位置,包括他一直強調結尾是下意識就這么寫了,而且在澳門某映后提到了X圣治和1995年,說到這個份上感覺已經太直白了,并顯然是對巔峰期黑澤清的回應
-
游客 喝小牛奶嗎 01/28 13:04評分不夠7.26,人數2.6w
-
游客 追求幸福的 01/27 17:011.石橋英子的音樂控制了濱口的影像。仿佛能循到濱口由音樂浮現(xiàn)視覺,由視覺構思故事的鹿跡。2.諸多元素都與蒙吉的《核磁共振》相似:寒冷的森林村落(本片取景地跟三宅唱的《密使與看守人》也很像)、野獸的象征(鹿vs熊)、資本的入侵宰制、辯論群像戲(聽證會vs公民集會)、強存在感的音樂(畫外的石橋英子vs畫內的花樣年華theme)和意外的結局(本片的冒犯程度更高)。3.兩部影片面對的議題也都很宏大:“核磁共振/R.M.N.”以縮寫雙關羅馬尼亞民族和歐洲的社會頑疾;而“邪惡不存在”仿佛箴言,提示一種跳脫出人類普適價值之外的自然的善惡觀,和人與自然矛盾無法調和的必然悲劇。4.濱口雖試圖采取由物觀之的視角,但相對于蒙吉處理現(xiàn)實的清晰、扎實,濱口是直覺且抽象的,恰恰并不及物。結尾雖說不上是膚淺的點題,卻無疑是生硬的反轉和強加的思考。
-
游客 山茶半島的茶朵 01/23 04:22所有關于勞作和物質的注視(比如,對水的幾種不同形態(tài)的關注)都很好看;所有和結尾有關的鋪墊和結尾本身都很難看。濱口在這一部里和黑澤清沙馬蘭一樣玩起了視點的游戲(最典型的,幾次車后視角、林間的平移遮擋和線上會議結束后的鏡頭),但感覺大部分都停留在裝飾的層面上。舉反例的話,黑澤清的視點會早早地拍下邪惡之所在,但觀眾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重新發(fā)現(xiàn)”它(以及視點本身);而沙馬蘭充滿信念的好奇心則會讓他鉆進骸骨里面來拍人——詭譎感不來自于視點背后的文本化的陰謀,而來自于視點本身與它所攝下的事物竟然是同樣固實地存在著的東西(攝影機如此堅決地站在了物的一邊),但很遺憾濱口選擇了前者。Evil Does Not Exist是個糟糕的片名,配合結尾真是摁頭讓人做閱讀理解題。
-
游客 cheer 01/21 19:00劈材摘菜,破冰死鹿,在地生活和預算補助皆外來之物,崩壞思想和相親軟件皆格格不入,并非環(huán)保,只為平衡,一二三,木頭人,邪乎迸發(fā)在瞬間……濱口龍介邁出了自己的舒適區(qū),挺好#北京電影節(jié)
-
游客 卡薩洛瓦 01/14 04:48光是車后視角的六個空鏡便足以樂道了:前三個作為守林人日常勞動的動作的轉場(是自然的親近者、索取者,也是社群環(huán)境下的父親),后三個漸進地流向黑澤清式的異樣與疏離。承擔類似轉場或是渲染作用的,濱口龍介之前基本都是通過對白實現(xiàn)的。絕妙的還有懸疑點的設置,血滴、羽毛、合照以及結尾的迷霧,不導向預先立場的社會批判而是模糊自然主義(甚至神秘主義)與現(xiàn)代性民俗性矛盾的邊界。我的理解是:守林人最后襲擊經理人是動物本能上身,抱起女兒走向迷霧是真正意義上回到了棲息地。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