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猜你喜歡
- 1. 1080P惺惺相惜
- 2. 1080P我妻子的一切
- 3. 1080PHey Joe
- 4. 720P封神第二部:戰(zhàn)火西岐
- 5. 1080P蛇氣
- 6. 完整版付之成灰
- 7. 1080P鵲之家
- 8. 1080P蒼山
- 9. HD中日南北和粵語
- 10. HD蜂巢2024
- 11. 1080P戰(zhàn)爭迷霧
- 12. 1080PLady Like
- 13. 1080P鬼屋直播
- 14. HD中字把怪物放在首頁
- 15. 第45集流金歲月國語
- 16. HD淪落人粵語
- 17. HD黑太陽731續(xù)集之殺人工廠國語
- 18. 1080P動物園天啟夜
- 19. HD愛人同志國語
- 20. HD東方三俠國語
劇情介紹
查看完整視頻信息
TheFutureofWorkandDeathisadocumentaryconcerningthegrowthofexponentialtechnologyandwhereitistakingus.Thefilmfocusesonhowfuturetechnologycouldsignificantlychangethetwoinevitablefeaturesofthehumanexperience;punchingtheclockandfadingaway.Itexploreshowadvancedautomation,AIandtechnologicalsingularitycouldbeachievableinthenext30years.Howjobobsolescenceandtechnologicalunemploymentcouldconsequentlyoccurandhowdigitalimmortalitymaynotbeathingofsciencefiction.Butwhatarethesocio-politicalrepercussionsoftheseinnovationsandarewereadyforthem?Doesworkinglessmeanlivingmoreandisendingageingincumbentonus?Worldwideexpertsinthefieldsoffuturology,anthropology,neuroscienceandphilosophysharetheirthoughtsonthesefutureadvancements.電影《未來的工作與死亡》上映于2016年的紀錄片影片,由Wayne Walsh、Sean Blacknell執(zhí)導,編劇 Wayne Walsh、Sean Blacknell,相關飾演分別有 Stuart Armstrong、Peter Cochrane、Joanna Cook。這部電影豆瓣7.3分,
更重要的是,它沒有重彈科技悲觀主義的老調,而是給予科技樂觀論者一定的發(fā)言空間。
例如,在工作議題方面,《未來的工作與死亡》雖然照本宣科指出「人工智慧將會造成大量失業(yè)」,但也強調新技術往往會創(chuàng)造新職業(yè),比如電腦科技發(fā)展之前并沒有一種工作叫做「程式員」 (programmer/coder),因此整體而言,人類的職位數(shù)量可能不少于以往,只是工作內容產生變化在死亡議題方面,雖然透過科技延緩或杜絕死亡可能造成人口過剩,甚至有冒犯死亡的宗教意義之虞,《未來的工作與死亡》也指出當人類擁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和調整,這些我們現(xiàn)在視之為問題的種種,很可能不會出現(xiàn),或者不至于成為問題更多的辯證與細節(jié),就有待讀者透過觀影領會一二我想在這里特別指出的是,《未來的工作與死亡》其實暗示了某種介于科技樂觀與悲觀主義之間的第三種視角這種視角不以科技發(fā)展為傲,要求社會與之配合,也不以人類道德為繩,要求技術以其為準這種視角聚焦的是:「什么樣的科技」與「什么樣的社會」之間的搭配如果機器能夠承擔人類所有體力或腦力工作,那么是否仍需把工作視為人類生存的必須之一?如果我們無論如何珍視某些工作,那么是否能夠透過科技來增加這些工作的價值、甚至使人們更樂于其中?同樣地,如果科技能夠讓人類免于死亡,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時間?會不會到了那個時候,死亡反而變成人類的追求與目的?如果死亡仍是人類自我認同的標志,那么我們是否應該發(fā)展「死的技術」,讓人類能夠選擇死亡的過程與方式?這種視角不樂觀亦不悲觀,而是一種「共伴」(co-accompaniment)的態(tài)度,聚焦在科技與社會的雙向動態(tài),亦步亦趨同時照看、形塑科技和社會的樣貌要知道,不論是科技樂觀主義或悲觀主義,兩者都沒有成功預言過科技對社會的影響電視的推廣者曾說,電視能提供更充足、便捷、和真實的影像資訊,因此將會促使民智大開并健全民主制度同樣的,蘇格拉底(Socrates)曾經大力反對書寫技術,因為使用紙筆無異詆毀人類的記憶能力,甚至鼓勵遺忘顯然,這些預測從未成真,如今也沒人會把這些話當真。
共伴的概念,有助于克服科技樂觀和悲觀主義的無力科學怪人之所以嚇人和害人,正是因為科學家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創(chuàng)造它之后就雙手一攤,讓它獨自面對社會、和其他人類接觸如果我們承認,孩子需要細心的協(xié)助和培養(yǎng)才能安然成長,那么其實科技亦當如是 —— 畢竟,他/它們都是我們的創(chuàng)生物(creatures)* 本文原刊載于作者博客:社技哲學.Techn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