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型
同主演
猜你喜歡
精彩影評
-
游客 小白inZZ 01/29 22:13結局特別精彩,平實不炫技又充滿了力量與諷刺。雖然并非毫無代價,但即便在那樣一個黑暗彌漫的時刻,他們也擁有反對派議員、擁有刨根問底的自由媒體、擁有仍相信正義和司法獨立的檢察官。屏幕前的我默然無語。
-
游客 幸福をください 01/29 19:488.5/10。①某軍政府獨裁國家(影射希臘):反政府領袖Z在一次演講后被暗殺,政府稱系車禍意外致死,但正義記者抵抗政治壓力經(jīng)過艱苦調查后發(fā)現(xiàn)真實死因乃是來自政府高層的一場政治陰謀,但提供證據(jù)的證人和調查的法官隨后都離奇死亡,這場謀殺案于是不了了之。②渲染動蕩激烈感:景別跨度大(即至少跨越兩級。如從近景到大特寫)的剪輯;快速的運鏡;不少突兀的心理閃回。③既想做傳統(tǒng)故事片(從配樂、傳統(tǒng)故事片的敘事結構下緊湊的敘事節(jié)奏等可看出)又想做自然主義電影(從相對低的戲劇性、大量【高水平的】長鏡頭與深焦鏡頭等可看出),最終雖平衡地挺好,但影像力量無疑被大大限制。
-
游客 luckydogbiteme 01/27 01:18類型電影的視聽語法統(tǒng)攝了本片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這一處理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某種“好萊塢特質”。更加值得商榷的方面在于,有關”閃回”的橋段似乎存在濫用的嫌疑,幾乎所有的敘事線索都依賴于影像畫面的直觀呈現(xiàn),從而反倒誘發(fā)了電影自身的“強迫重復”的癥狀。換言之,正是基于這一系列閃回鏡頭的頻頻現(xiàn)身,觀者方才得以同時窺見兩臺象征界機器——左派的和右派的——的不斷運轉。再者,一個不容忽視的微妙甚至吊詭之處在于,盡管左翼群體被塑造為與軍事政府相對立的正面角色,但是,真正占據(jù)主導位置的行動邏輯與其說來自任何的左翼理論,不如說實則正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映射。換言之,檢察官(價值中立、事實至上的專業(yè)人士)所表征的正是介于左與右之間的第三條路——一條美國式的道路。然而,這無非是又一重自以為無涉意識形態(tài)的意識形態(tài)幻覺。
-
游客 啊kunkun 01/24 02:00這類政治題材真的get不到……
-
游客 樹上的大狗熊 01/21 09:16像是一個流亡希臘人的班底制作,反映國內軍事政變,音樂來自提奧多拉基斯,印象卻不深。有理想化色彩,特別是看到后來一個文弱檢察官讓一幫警界大佬走投無路的橋段,不過,這就是憲法才能賦予的力量。結局是先揚后抑,流露出家國淪陷的憤懣。亮點是對群氓和黑手們的喜劇化處理。總體有沖擊力,很直露。
-
游客 高躅 01/18 23:57政治黑幕的時代,之前要有個背景大概介紹就好了,一開始出現(xiàn)得好亂;如同無間道,將所有事實都清晰表現(xiàn)出來,再從迷霧里去尋找真相
-
游客 情懆桑. 01/16 21:05檢察官和那個記者還是不錯的,查到幕后兇手是警察高層,但是兇手只是受輕刑,反而包括記者等好人卻受重刑,軍人奪權
-
游客 NTBY 01/15 06:27#Cannes69# 貝納多·貝托魯奇一輩子也沒有拍出來的真正的政治電影。剪輯、攝影俱絕佳,分別來自C-G后來的御用剪輯師Fran?oise Bonnot以及戈達爾的御用攝影師Raoul Coutard(純粹的政治的影像?。G酀挠浾哌€是年輕的雅克·貝漢。最令人肅然起敬的當然是片尾:所有的國產犯罪題材電影在此淪為笑柄。
查看完整評論信息